7月7日,記者從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獲悉,智慧電梯應用場景在上海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平臺率先上線運行,上海全市4萬余臺加裝了遠程監測裝置的電梯,將解決市民廣泛關注的電梯應急處置問題。
記者隨市市場監管局相關人員來到一幢高層民居,體驗被“困”電梯后等待應急救援。在安裝于電梯轎廂內的智慧電梯終端屏幕上,記者看到了維修人員的定位與到達時間,還能與其視頻連線。
據市市場監管局介紹,隨著“一網統管”的新功能上線,上海4萬余臺電梯都有了這樣的“智慧大腦”。該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副處長王志剛告訴記者,安裝了智慧電梯終端設備(遠程監測裝置)的電梯,一旦發生停梯困人故障,遠程監測裝置會主動識別,自動向市智慧電梯平臺發送電梯困人信息。收到信息的平臺后臺會第一時間通過全市電梯基礎數據庫及GIS地理信息鎖定故障電梯,自動生成應急救援工單,將電梯困人信息通知到故障電梯的維保單位,并同步告知故障電梯上一次維保人員,實現點對點通知。
維保人員接到信息后,手機查看智慧電梯終端采集的電梯轎廂的視頻信息,確定困人信息真實性,并立即趕赴現場。與此同時,平臺同步將困人信息通過智慧物業平臺發送給物業管理單位。物業值班人員可立即切換電梯視頻監控查看困人情況。
在上海市城市網格化管理綜合指揮中心,通過“一網統管”平臺,記者看到了之前被“困”電梯的視頻回放。大數據顯示,上海全市電梯總數268392臺,目前有48813臺電梯可實時監控。
上海儀電溯源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王燁告訴記者,通過與市智慧電梯平臺串連,整合電梯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度對接融入市城運體系,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傳統的電話求救、人工派單的應急處置方式轉變為自動監測、主動發現,后臺系統調度的智能化方式,從而大幅縮短電梯應急救援時間,提升應急救援的效率。
智慧電梯應用場景接入“一網統管”后,市智慧電梯平臺的信息將同步推送至“一網統管”平臺,在救援人員調度失敗或救援人員無法及時完成救援時,將通知故障電梯所在街鎮和網格,協調網格內的市場監管所、房辦、平安辦、居委等相關部門共同處置。市智慧電梯平臺還將對應急處置全過程進行記錄和評價,督促電梯維保單位規范救援流程,提高服務質量,防止次生事故的發生。對于應急救援中存在的不規范救援行為進行記錄,并納入電梯維保單位信用評價。
據悉,上海還取消了15天一次電梯例行維保,在全國率先推出電梯“按需維保”政策。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已發布《關于開展電梯維保方式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按需維保”是根據電梯的安全狀況和運行工況,以提高電梯安全性、可靠性為目標,科學確定電梯現場維保的項目、內容和周期的一種維保模式。
具有能實施遠程監測管理的企業平臺并采用信息化系統開展電梯維保工作的電梯維保企業可通過承諾的方式自愿參加成為試點企業。實施“按需維保”的電梯則需經使用單位同意,投保電梯安全責任保險,配備遠程監測裝置并能實時交互數據和持續在線。
實施“按需維保”后,將使電梯維保從原本每15天一次的例行維保,轉變為“全天候監測+針對性維保”。電梯維保單位通過安裝于電梯上的遠程監測裝置對電梯日常運行狀況進行全天候實時監控,根據電梯運行狀況,及時調整電梯維保項目和周期,并進行預防性的維護保養,有效減少電梯發生故障的可能。
上海在全市全面開展“按需維保”試點,通過研究制定電梯維保質量和效果的評價指標,乘客最關心的故障率、停梯時間、救援時間等指標將作為電梯維保質量最重要的評判依據,將原本的以維保工作量為主的監督評價體系,轉變為以維保質量和效果為主的監督評價體系,引導使用、維保單位從“重維保過程”向“重維保效果”轉變。
為保障“按需維保”試點的有序開展,市市場監管局還將加強按需維保的監管,保障試點電梯的安全運行。比如:規定電梯現場維保間隔最長不得超過3個月;試點電梯必須配備實時的遠程監測裝置,并保證持續在線;“按需維保”情況須上傳市智慧電梯平臺,保證按需維保過程的可追溯等。此外,發現存在可能影響電梯維保質量的情況,監管部門將及時取消試點單位或試點電梯的試點資格。市民也可以通過張貼于電梯轎廂內的“上海智慧電梯碼”,查詢試點電梯的按需維保情況。
下一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將適時公布試點企業名單,并組織開展對試點企業的監督檢查和“按需維保”質量的抽查、評估,暢通“按需維保”試點的退出機制,保障電梯“按需維保”的質量安全,確保上海電梯的安全運行。
照片說明:上海市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系統大屏幕上正實時顯示電梯安全監管情況。